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学积极推进开学复课工作。目前,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 家指导委员会向全国中小学校提出如下指导建议。
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
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学积极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为更好帮助各地师生顺利适应新学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 家指导委员会向全国中小学校提出如下指导建议。
1.拓展开学复课衔接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好的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可提前发布开学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早筹备。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筹备,通过筹备返校物品、拟定复学计划等方法提高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复学第一课”,平稳度过开学第一周,通过拓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推荐、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学习心得和成长感悟。课堂教学可延续线上教学时的一些有效办法,帮助学生达成从在线学习到课堂的平稳过渡。对于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准时通过线上、线下途径给予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引导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技巧。
2.做好师生心理健康情况剖析,拟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会产生肯定负面影响,学校在开学前后要准时进行师生身心健康情况摸底,依据师生的反馈信息,拟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开学前通过在线调查和线上交流,充分知道全体师生受疫情影响的状况。开学后通过师生自我报告、平时察看、专业心理评估等方法,学会困扰师生的具体重压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要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有的心理应激症状会延迟出现,海外疫情形势进步也会给师生带来心理困扰,进行师生心理健康情况剖析时应该注意按期、多次、全方位学会。
3.拓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拓展心理讲坛、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方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办法。要重视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与个性差异拓展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法表达,掌握辨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大人际交往,通过交流表达情绪、情感,提高积极心理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使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在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事迹,进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4.针对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提供准时有效的个体心理辅导
关注和看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拓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状况准时应付、准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拓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成人性心理辅导,帮助其保持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并对此感觉到焦虑和重压的学生,提供支持成人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变其周围人际环境,降低可能的排斥和歧视。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商品或行为偏差等状况的学生,提供干涉成人性心理辅导,拓展行为矫正,帮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伴随成人性心理辅导,打造同伴互助小组,帮助其接纳和调节我们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5.通过多种方法缓解教师职业重压,指导教员工工有序拓展教育教学工作
新学期开学,教师面临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知道学会学生学习进展状况、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居家学习与在校学习衔接等任务,工作重压较大。学校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合理安排教员工工的疫情防控、线上和线下讲课、班级管理等工作量,让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和讲课中。要切实关心教员工工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和日常碰到的瓶颈,给予心理支持。组织形式适合的教师活动,鼓励教师自主调整情绪,打造积极的生活观和工作观,提升生活认可度和职业幸福感,也对学生起到好的榜样示范用途。
6.针对受疫情影响产生紧急心理疾病的个别师生,提供长期专业心理干涉、转介和支持服务
持续关注和追踪心理疾病较紧急或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师生,并联合家庭、班主任和社区一同拟定心理危机干涉策略。要向师生推广社会心理服务官方资源,学会向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寻求专业支持的办法,提升师生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对于存在紧急心理和行为问题与精神疾患的师生,学校应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步骤,准时或有关状况反馈给父母或亲属,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家庭、社区及医疗机构将各项步骤手段落实到位。
7.为毕业年级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学生以自信平稳的心态积极备考
学校应付面临疫情、考试和升学多重重压的初中三年级、高三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和心理的全方位支持。学校要准时向教师、学生和父母解析考试延期带来的复习、考试、志愿填报和录取招生等安排的变化,解答师生、父母的典型问题。如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整体可能延迟、新生秋天入学时间或许会发生变化、暑假时间也会相应调整等。公布学校相应的应付手段,提醒师生和父母提前做好心理筹备。教师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准时剖析学情,准时调整教学进度,指导学生拟定适当的复习规划。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考试前情绪指导,拓展适合的文体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况,树立信心,积极备考。
8.加大权威信息推广和宣传引导,增强师生心理正能量
学校要高度看重疫情期间很多信息传播对师生产生的心理和观念冲击,准时向全校学生、父母及教员工工传递权威政策信息,防止教师、学生和父母的猜测,提升信息分辨和独立考虑能力,减少焦虑情绪。可通过推广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学习疫情期间身边出色榜样事迹、抗疫斗争中各战线表现突出职员特别是九零后、零零后临危不惧、最好看的逆行的故事等,面向师生用小切口展示大视线,以小事件体现大情怀,帮助师生汲取正能量,引导考虑平凡与伟大、个人与集体、生命与健康的关系,塑造积极向上的成长型思维,增强集体荣誉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9.重视疫情防控与学校文化活动相结合,打造平安健康文明校园
疫情防控工作是中小学开学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要紧工作。中小学校要看重正常的状态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开透明,按期向全体师生、父母宣传疫情防控常识、公布有关工作进展。提供有效交流途径,听取师生和父母对于学校疫情防控的建议建议。出现特殊事件时,要以“准时、真诚、负责”为原则做好说明并付诸行动,积极争取师生对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师生对复学的不安全感,防止因疫情防控而导致的人际隔阂。在符合防控需要的首要条件下,革新学校文化活动形式,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微博、微信群、广播、主题讲坛、宣传栏、念书角、角色饰演、心理剧等形式,促进师生交流和一同探索,打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10.加大家校交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父母打造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家校交流对于平稳复学尤为重要。学校要指导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做好家校交流,细化交流内容、交流频率、交流形式,健全交流步骤。要准时向父母通报教育教学安排,缓解父母焦虑情绪,争取父母理解和支持。要按期拓展线上父母学校活动,就困扰父母的典型问题拓展专题讲坛,比如,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学能力,怎么样控制电子商品用,怎么样与青春期孩子交流等,提升父母科学婴幼儿教育和拓展家庭教育的能力,缓解疫情期间家庭矛盾,帮助父母打造好的亲子关系。要对特殊群体,如医护职员子女、流动和留守儿童等给予重点关注,对父母提出的家庭教育问题多倾听、多理解,主动答疑解惑,帮助父母探寻解决之道。
原标题: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4/t20200424_446107.html
以上是中公考研记者收拾的“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文章,期望各位考生在这段特殊时期不要松懈,在家积极做好筹备!相信每个冬季都会过去,每个春季也都不会缺席~更多考研动态有关内容尽在中公考研动态频道~
有关阅读:
多省份院校研究生扩招!天津扩招增幅22.9%超越上海
什么时间开学?已有3个省份明确开学时间
什么时候能开学?教育部:要满足三个条件
大学生就业网开通“线上就业指导,网上就业服务”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