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模式的打造和运用

点击数:481 |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www.dthcnx.com

    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就信用涉及主体来讲主要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在信用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在国内企业信用情况让人堪忧,紧急风险市场秩序和经济运行,因此治理信用环境、强化信用管理、树立企业信用已成为促进经济进步,减少经济增长本钱的一件大事。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要紧组成部分,涉及到银行信用、商业信誉及个人信用等方面,从相互关系看企业信用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买家之间的信用行为。目前国内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打造和健全国内信用体系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国内加入WTO后参与国际角逐必须具备的条件,信用是市场经济赖以存活进步的规范基础。但现在国内的现实是好的社会信用机制尚未打造,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观念扭曲,不少企业信用面临危机,败坏了社会风气,风险了经济的进步,其表现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经济合同履约率低、恶意拖欠货款、三角债紧急。据调查统计,某省企业合同履约率只有60%左右,合同欺诈屡屡发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在货款的偿付方面,全国80%以上的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高达15000多亿元,严重干扰了生产经营的运转,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很多企业流动资金被压死,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经济体系陷入恶性循环。

    企业逃废债紧急。在金融信用范围,很多企业借助多头开户、无效抵押、无效担保骗取银行贷款;有些企业借改制、破产等名目,采取悬空、“金蝉脱壳”等等手法逃废银行债务。据人总行统计,截止2000年末,在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为62656户,经过金融债权部门认定的逃废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逃废银行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本息的32%.部分区域、企业逃废债行为相当泛滥,扭曲了银企关系,危及金融安全,成为目前经济日常的一个顽症和毒瘤。

    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对经济和社会导致巨大损失。在农业生产资料里有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农机等,农商品里有粮食掺假、棉花掺假、假药材等;工业范围更是很难找出一块没被假冒伪劣浸染过的净土,劣质建材堆砌了“豆腐渣”工程、假食用油做成了有毒的饼干、兽药作人药、毒酒害命不绝;在服务业假冒伪劣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假广告、假中介、假文凭、假审计、假评估为虎作伥。近年来,假冒伪劣给国内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以千亿元计,间接损失更是很难估量,假冒伪劣不只使买家蒙受了经济、人身、精神的多重伤害,还紧急毒害社会心态。造假不只使一些地方的经济拖向了崩溃的边缘,而且让被假冒的企业元气大伤,破坏了公平角逐的合理秩序,制假、售假还恶化了国内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外资的流入。

    常见存在的信用缺失风险无穷,给经济和人民生活导致巨大损失,大大增加了经济运行本钱,减少了经济效率,紧急妨碍着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进步,失信行为象瘟疫一样侵蚀社会肌体,直接破坏社会的法制基础,败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

    面对这样紧急的信用缺失状况及带来的巨大风险,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疾呼要打造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管理体系,这是目前推进国内经济持续迅速健康进步的需要,是积极应付加入WTO面临挑战的势必选择。在严峻的形势和强烈的需要下,怎么样打造健全强有力的信用管理体系和形成好的信用环境,就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通过对有关状况的研究剖析,笔者觉得应从“破”和“立”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力度、加迅速度,尽快建设符合国内经济、社会进步需要的信用体系,形成好的信用环境。

    “破”就是工商管理、公检法、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继续加强对假冒伪劣、经济诈骗、不真实信息广告、恶意拖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由于目前这类不法行为嚣张的最直接缘由是遭到惩处的本钱远远小于得到的收益,打击的力度不足以惩处和威慑贪利的欲望。要遏制和消除这类现象的发生,对违法分子个人、单位惩处方法和经济上的处罚需要足以击破贪欲的幻想、大大超越在经济上的收入。

    “立”就是要从根本做起,拟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打造健全信用体系、树立好的社会信用风气,从大体上形成讲信用、促进步的好信用环境。

    在实质经济日常,无论是生产性企业或贸易性企业,经济往来的对象基本分为提供商、金融机构、商品商家和买家,发生行政关系的主要有工商管理机关和监管机关,如海关、技术监督部门等。

    以下着重从打造企业信用管理体制、强化信用管理方面议什么时间建议:

    打造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

    从现阶段国内社会、经济的实质状况看,对企业信用直接或间接的监督、管理机关有工商管理、技术监督、人民银行、公检法等部门,这类部门在我们的职权范围内拥有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置的职能和权力,拥有真实的信息来源,但缺点在于这类部门对企业的有关行为和信息没完整的记录和系统的整理,也没对社会发布和运用的途径,导致了信用信息的散失,信守诚信的企业没办法得到表彰和益处,不诚信的企业却有空子可钻。因此需要打造和强化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在各方面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采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形成系统性的资料,便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管理、顾客的查看运用。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